![]() |
|
|
近日內外市場回暖,公募也在抓緊布局趨勢性產品。其中,因對整體債市有所謹慎,債券中的可轉債成為機構聚焦對象。實際上,可轉債因具有保底的固收特性,還能在一定條件下獲取正股收益,早在2018年的“債牛”中就獲得不少公募青睞。
與正股相關性較強
“得益于政策面利好拉動,今年以來債市持續回升,以中債總財富指數統計的利率債整體已上漲了0.5%。但出于預期因素,近期債市觀點有所謹慎。”諾亞研究工作坊高級研究員姜奇甲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。
鵬華可轉債基金經理王石千對記者表示,可轉債表現與其正股相關性較強,但受益于債券收益率下行帶來債底提升及部分個券下修轉股價,轉債在正股下跌過程中獲得一定支撐。因此,2018年可轉債整體表現要遠好于正股,2019年也蘊含較多機會。
數據顯示,中證轉債指數在2019年1月2日創下階段性低位后就開始放量上行,截至1月15日已累計上漲4.16%,成交量突破200億元,達到207.41億元。
姜奇甲表示,轉債因具有T+0和杠桿優勢等特點,在估值合理或較低情況下,會在好年份獲得超越正股的收益。比如,2014年滬指上漲52%時,中證可轉債指數也上漲了57%。但在下跌年份,轉股債下修的條款博弈對轉債跌幅影響有限,比如,去年滬指下跌25%,但中證轉債指數僅下跌約1個百分點。
處于低估值階段
實際上,早在“債牛”的2018年,公募在布局中短債的同時,也順勢進入了可轉債領域。滬市可轉債持倉數據顯示,2018年各類機構增持轉債規模高達452.46億元。其中,基金公司共計增持58.61億元滬市轉債(僅12月就增持21.29億元),成為穩定的配置力量。
Wind數據顯示,目前市場上共有31家基金公司發行了81只可轉債基金產品(不同份額分開統計),規模合計為156.35億元。其中,81只產品中有15只成立于2018年,而在2015年-2017年三年間,成立的可轉債基金只有16只。另外,在收益方面,81只基金自成立以來共有52只獲得正收益。而從近3個月回報來看,則有53只產品獲得正收益。
“短期來看,股市缺乏大機會,但會依然看好債市,尤其是可轉債行情。”華南某公募投研人士對記者表示,可轉債同時兼備股債特點,且目前處于低估值階段,可轉債基金有望成為產品布局重點。
中國信息報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|
1、凡本網注明“中國信息報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中國信息報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中國信息報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、凡本網注明“中國信息報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中國信息報社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中國信息報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中國信息報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,可與本網聯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4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※聯系方式:中國信息報網 電話:010-63376809
|